长顺示范基地马铃薯亩产量突破三千公斤
5月12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对其在长顺县长寨街道付家院村建立的冬作马铃薯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专家组测产,最高亩产量突破三千公斤。
当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邀请了来自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大学等单位多名领导及专家组成测产小组现场测产,冬作马铃薯最高亩产量达3025.58公斤,最低亩产量达2551.95公斤,平均亩产量达2840.2公斤。
专家组现场测产
据贵阳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李飞博士介绍,2019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在长顺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开展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经过4年的示范带动,长顺县冬作马铃薯种植面积如今已达到7.2万亩。通常冬作马铃薯亩产2000多公斤,通过切块消毒、小型机械化开沟播种、覆膜增温保墒、精准水肥管理,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后,此次测产,冬作马铃薯亩产量突破三千公斤。
每到4月下旬冬作马铃薯收获时,各式各样的货车涌入付家院村收购马铃薯,冬作马铃薯的种植使得当地农户的荷包明显鼓了起来。高车组村民陈明建自豪地说,今年他家种了6亩地,收入已超过2.5万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盈利都在两千元以上。“我们非常欢迎贵阳综合试验站在我们村开展示范工作,跟着李老师他们,在家门口我们就能学到技术,还能挣钱。”
测产人员现场合影
收获冬作马铃薯后,村民们下一茬准备种植优质水稻。这种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除了减轻病虫害,还可以减少肥料投入,是一种非常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一种轮作模式。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雷尊国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冬作马铃薯在黔南和黔东南的推广,全省200多万亩的冬闲田充分利用起来,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