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参加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2020年 12月16日-18日,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范士杰带领团队成员应邀参加在遵义市举办的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12月17日上午,马铃薯体系首席科学家范士杰就产业体系建设任务,考核指标,开展的工作成效,工作亮点,技术服务,产业调研,出现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重点介绍了荔波县冬作早熟马铃薯商品薯种植生产模式,冬作区域种植广泛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实测产量每亩4127斤。荔波冬作早熟马铃薯种植时间短,11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收获,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主要可销往周边和广东地区,是春季马铃薯消费市场的重要供应区;冬季稻闲田居多,早熟马铃薯作为水稻种植前的一个“小季”,投入少,收益好,经济效益高,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对乡村振兴有积极意义;还可提高复种指数,对冬季农业发展有指导意义。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联合开展云贵川乌蒙山区春马铃薯高产攻关,选择威宁县试验区进行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集成示范,选用在生产上应用广泛,适应当地生态类型的马铃薯品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相结合,专家组实测马铃薯品种“云薯108”和“青薯9号”亩产量分别为5014.65 kg、5650.81 kg,产量刷新了贵州马铃薯单产纪录。后期工作将继续围绕威宁马铃薯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系列技术服务,结合山地小型农业机械,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本地区光热资源,继续挖掘春作马铃薯产量潜力。


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庆才首先代表农科院感谢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对农科院相关的各体系功能实验室和综合试验站的支持;各体系任务都圆满完成,取得显著成效,为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做出了贡献。体系工作亮点丰富,达到了产业建设的目的。其次对产业技术体系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体系应以品种为农业生产的芯片,结合响应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二〇三五年规划建议,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强技术创新,期盼各体系品种审定、登记和科研成果实现井喷式发展;体系要提升建设任务,围绕贵州山地特色农业,以农机农业相结合为发展方向,打造智慧农业,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远景目标;体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多锻炼培养青年工作者,使农业科研队伍后继有人;体系要加强交流沟通,适当举办观摩会,去农业生产基地办会,方便领导专家深入了解产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思路。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汪学云指出体系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支撑政府决策,服务脱贫攻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要坚持需求为问题导向,推动产业体系、技术服务、高质量农民三大项目建设。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潘尔珣指出产业体系要打造示范基地,依托基地服务农民、农技人员,提升农民、农技人员专业素质。


会议由贵州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庆才,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汪学云,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基地)处处长李大雄,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潘尔珣,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农艺师王洪亮、曾庆鸿等机关领导专家以及贵州省现代农业各产业体系团队成员到会交流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